之前有遇到舊房翻新業主,話原有嘅踢腳線太丑,本嚟好好嘅地板和牆裝上踢腳線之後全都毀了。踢脚綫有咩用?可以唔裝?

這個東西叫做踢腳線。
但是這名字似乎八竿子打不著,它既不是拿來用腳踢的,也不是一根線。
這個東西的真正用途,是為了遮住牆地之間的伸縮縫。

1、踢脚线遮住咗乜嘢?
木地板同瓷砖都会因为踩踏、温度变化或者湿度变化惹產生微小嘅变形,如果地面材料紧紧贴住墙面,膨胀后地板就会趷起乃至断裂损坏,墙面油都会开裂。

留出伸缩缝之后,墙脚肯定就需要用东西挡住,否则就会藏污纳垢。于是,就需要踢脚线盖住这个缝。
踢腳線主要就是為了保護伸縮縫,其他像保護牆角不被損壞、防止污漬染牆以及電線可以走在踢腳線裡面,這些功能都是次要功能。

如果想不做踢腳線,那說到底就是不要伸縮縫,換成沒有拼縫的地面材料,像水泥自流平和藝術漆地面。

這類地材價格比較高、施工要求也比較高,雖然牆邊不會開裂,但是如果施工不妥,用久了之後地面會有開裂,養護成本高。

圖片來自設計師權博威&
應郅昭
咁如果想要極簡,又不想要水泥地面,就想要溫暖的木地板,都有辦法!
2、有咩不可以做?
在伸縮縫打玻璃膠,然後用美紋紙粘齊。玻璃膠要和牆面使用相同的顏色,不然會比用踢腳線還醜。
Heifo其實不建議這樣做,首先是容易污糟,就是那種踩上去污漬就掛在上面不好擦掉的髒。

其次,雖然玻璃膠有伸縮性,但是只限於小範圍的伸縮膨脹,像實木地板本來就要留出比較寬的伸縮縫,玻璃膠肯定是達不到伸縮要求。
另外一種方式就比較適合所有地面材質。牆面上增加一層石膏板,壓住地面遮擋住地面的伸縮縫。

不過這種方式就是價格要比踢腳線貴,對施工要求也能很高。只不過這種方式同樣會留下有一道縫隙,不是很好打理。
如果家裡是極簡風,而且平時比較勤快,在規劃完儲物與功能空間之後,發現預算還很寬鬆,做這種無踢腳線就既會有效果又不會耽誤生活。
所以,宅sir還是建議要做踢腳線,但是要降低它的存在感顯得沒有做

3、消失的踢腳線
首先就是很直接的從安裝上就讓它消失。踢腳線有明裝和暗裝兩種方式。
暗裝又分平牆式和入牆式,兩種都需要在牆面底部開槽,並且預留出踢腳的伸縮空間。



4、踢脚綫尺寸選擇
常見的高度一般是6-8公分,就很中庸,既不能顯得屋子大,又不能做什麼美觀的措施。
對於小戶型層高低的房子,太寬太厚肯定會提高存在感,牆底一圈又寬又厚的描邊肯定會讓房間很壓抑 。
如果戶型小、層高底,可以選擇3cm的極窄踢腳線,又能防污又能顯得簡約開闊。

2.8M以上層高而且面積很大的屋子,除了做極簡風把踢腳線變小,還可以用8cm以上的踢腳。
然後再在踢腳上添加一些西方古典建築的線腳,或者有格調的牆裙,有了線條之後,踢腳線完全就沒有了存在感。

5、配色要接近
想要隱藏踢腳線,必然要使用和空間相近的顏色。

要么跟牆同色、要么地面同色、要么和門框同色,最忌諱就是哪兒都不靠,全屋白色調搭配一個黑踢腳,別說降低存在感了,這就是想讓踢腳線C位出道啊。

層高底,空間比較壓得慌,最好弄成和牆面同色。牆面同色的踢腳線會消除牆面的斷裂感,帶來視覺上的空間提升。

圖片來自設計師NONO
有些顏色的踢腳線太難找,如果牆面顏色比較淺,可以選擇白色來代替。
如果是比較艷麗粗獷的顏色,然後拿著踢腳線的板子和牆面的色卡去找師傅刷漆。

層高比較高,或者那種看著比較高開間比較小的空間,可以讓踢腳和地面同色。如果顏色和材質都能做到一樣,那麼就可以稱得上渾然一體。

和地面同色會明顯感受到地面被抬高了,尤其地面顏色比較深,空間的高度感立馬就會被壓縮。跟門框同色也很不錯,可以勾勒出一種線條感。

6、材質決定壽命
選材質要考慮的是防潮和防變形,尤其係澳門,
木製的踢腳線是被經常使用的,實木的踢腳肯定是比較嬌貴,但是密度板和木塑的踢腳板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密度板一定要選中密度,這種材料造價低、耐高溫好於天然木材,而且是用可回收的再生紙、秸稈以及一些木材和竹子的邊角料製成的,非常環保。

木塑硬度大、不易變形而且方便清潔,只有一點就是他的陽角和陰角是凸出來的角。
其他常見的還有瓷磚踢腳線,壽命很長,顏色比較難配。 PVC踢腳線,壽命比較低,不建議使用。
金屬材質,使用在家裡比較少,之前發的案例有一個,如果不會搭配盡量不要選擇。

圖片來自MIVA STUDIO
明裝踢腳線翻車基本就離不開尺寸太大、顏色太跳和材質選錯了,這三樣挑好之後還要好好監督師傅施工,雖然踢腳線不佔咩地方,但是如果裝的太粗糙會破壞這個屋子的整體感。
做好了踢腳線確實是個過渡,做不好踢腳線會讓幾十萬的裝修直接過世。